电影的魅力因着岁月的磨砺而变得苍白无力,回想看电影的经历还得回到十年以前的年轻时代,随着网络的发达,电影几乎可以在第一时间在网络上同步观看,即使如此,我仍然多年没有完整的看过一部电影,让我震撼感动甚至流泪的电影更是绝迹,记得还是童年时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曾经让我这个懵懂青年催下不少眼泪,那也仅维持二个小时而已,直到今天看到《一九四二》,小时候祖辈们说起灾年时期的苦难和对浪费粮食的气愤很是让我不削,如今什么年代了,浪费那点粮食能定什么用,当阿姨说最怕当年没饭吃的岁月,想起就怕,我无法共鸣,只要有手有脚有力气到哪里都饿不死的心态使我对他们当年为了自己活命卖儿卖女的事情愤慨,这一切都是那么难以理解。
一九四二年冬到一九四四年春,因为一场旱灾,我的故乡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与此同时,世界上还发生着这样的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这是整部电影的开场白,也注定了整个故事悲惨的情节,虽然河南发生旱灾,饿死不计其数,但是别的地方一样灯红酒绿,绝食都成了新闻,丘吉尔的感冒都成了头条,而谁又会去关心河南每天有死亡的灾民呢,有些人因为不知道而不介意,但是更多是知道而自以为漠不关己,
好了还是说剧情吧,主人翁老东家夫妇和他的高贵大学生女儿,临近产期的儿媳妇和她家的家丁,连同一同逃荒的乡里乡亲,故事就发生在这段逃生的路上。
河南老家口音让我第一时间被吸引欣赏下去,所有的事情那么朴实不造作,甚至口音都吸引我,也能够在最短时间明白当时的意思,还有导演的目的。老东家,最悲惨的地主,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悲催的地主,完全颠覆我对做地主应有的观念,欺善怕恶,六亲不认,残忍绝情,肥头大耳甚至大肚皮,这里的老东家可能是一个死了的人比他都幸福东家,当启程躲灾时女儿的一万个不愿意,提出大堆理由拒绝加入逃荒队伍,老东家说:咱们和灾民不一样,他们是逃荒我们是躲灾,最多一个月机回来了,在逃荒大军中走过了一个月,眼看着身边饿死的人越来越多,自己老乡拴住老婆花枝穿红袄去逃荒,他娘说:是逃荒不是走亲戚,他老公说:逃荒还穿这花哨,真实浪的,在逃荒半途老母发烧,拴住说:发烧好,发烧就不冷了,半夜拴住趁着老母妻子都在睡觉抱起自己十岁女儿(看上去只有四五岁)去换五升小米,讨价还价过程中惊动了老婆,老婆两步并作一步抢回女儿,拴住大声呵斥这家还是我当家作主,他老婆花枝操起木锨想要拍死自己亲身女儿,说:我就是拍死也不会卖。他娘醒来大声对拴住说:拴住你个龟孙,你要卖女,我现在就上吊给你看,拴住:你看看,连个房梁柱都没有,还上吊呢。
朴实无暇大家都会说的话着实让我会心一笑但是夹杂着眼泪,我不去形容我现在的心情,这都已经不重要了,卖儿卖女的父母也不在让我厌恶,故事远没有结束,老东家还有粮食还有驴,还不是逃荒还是躲灾,当日军飞机轰炸灾民乱作一团,逃兵也借此机会搜刮民财,连老东家的驴车和粮食全抢走时,老东家这时意识到自己也是灾民的一份子,当自己亲手要杀猫吃肉时老东家哪个痛苦啊,我知道这不是为猫哭,是为自己正式成为灾民而哭,猫是他不是灾民的象征,现在亲自杀猫吃,吃下去的是自己作为东家的优越感,
所以杀猫时的那种悲催更是对以后命运的哭号,儿媳死时悲痛欲绝,因为孙子因为未来还存的丝毫的希望,但是老婆死时就没有了眼泪,因为死亡是解脱。
花枝老公拴住为了和老东家偷美国记者的驴最后被逃兵一把打进锅里死了,花枝为了孩子能够活下去,也为了自己能够活下去,就把自己嫁给自己认为老实可靠的同路人,第二天把自己卖了三升小米,儿子女儿交给新老公,这种卖儿卖女的心态是高尚还是残忍已经分不清楚了,为了孩子能够活命,也为了自己能够活下去,哪怕天各一方,永世不得见面,只要母女都能活下去。
什么是灾民这个我们都在问的问题,美国记者以同样问题询问一个军官,军官想了想说:蚂蚱,这些人都是蚂蚱,的确蒋介石面对这些灾民,只想赶快甩包袱,希望看不见,也不希望有记者去报道,让人以为自己不作为,当美国记者把照片拿到蒋介石面前,他假惺惺感到震惊,并且立刻责成小组专门安置难民,美国记者一走,立刻怒气填胸怒骂记者捣乱,灾民也是人,但是在某些利益集团就是蚂蚱,就是该死。
老东家的女儿漂亮有学问,但是在饥饿面前什么都不是,平时对许多人瞧不起眼,现在为了几块饼干把自己当成妓女卖了,
另一条线讲到一位中国的牧师在逃荒路上传福音的故事,开始中国的牧师以为灾来了还是一件好事,是带领灾民心神的机会,在逃灾的路上说服灾民所有灾难是由于不信神,直到自己自己开始怀疑上帝,这从他对外国传教士的文化中看出端倪,他问神父:这样的灾上帝知道吗,神父:知道问:神既知道为什么还允许这样大的灾难发生,神父:这是魔鬼的工作,中国牧师问:为什么每次灾难时需要上帝拯救魔鬼就得势,神父楼主中国牧师无言以对,只用搂抱表达安慰,这种疑问使我们每一个基督徒都无法回避的疑问,中国牧师的疑问也是我们的疑问,到底为什么,难道神战胜不过魔鬼。这个稍后我会尝试稍微解答。
当故事结尾老东家抱着自己的女儿跑到中国牧师旁边恳求牧师收留,答应只要能让自己孩子活下去就愿意立即信主,其实当时那个牧师已经疯了,这个是没有信仰导演对基督教一贯的理解,没有偏见。
故事的解局扔然是绝望的,在灾害面前人实在渺小,人离开神的眷佑无法生存,当我们享受着免费的空气,免费的雨水和收成的时候,人都不知道珍惜,当失去以后才后悔莫及,今天我们还在为肥胖而烦恼时,为着讨厌的肥肉难以下咽时,在孩子东躲西藏拒绝吃放时,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一切是恩典,不是我们该得的,神赐福我们使我们丰衣足食我们却扔不满足,奢望着那些可有可无的高质量生活,为着收入低于自己的朋友而抱怨,为莫须有的明天满天忧虑而不知感恩,我们难道不是忘恩的吗,
神赐下空气雨水得到的确实人不知足的抱怨,和责问,神一时的震怒本应引领我们悔改,谁知换来的是怨恨,是对神的亵渎,难道我们不知道我们赤身来到这个世界吗,我们没有带什么来到这个世界,免费享受着神的恩典,难道这是神应该的吗,故事结尾把粮食形容为魔鬼,是他带来所有的苦难,饥饿,人性的丑恶人性的自私,人性的善良,人性的无奈在饥饿面前没有了掩饰,赤裸裸的展现出来,我们没有了嘲笑当时卖儿卖女的愤恨,我们没有了清高的本钱,那种不为五升小米折腰的气概,(他家肯定还有至少五升小米,如果家里老婆孩子等着你的米下锅,那还清高吗,真实站着说话不腰疼),在饥饿面前人人平等,人的本性无法隐藏,
什么是幸福,能够活着就是幸福,什么是梦想,能够连续十天吃树皮的日子中吃上一口小米就是梦想,什么是最开心的事,能够每次顺利大便便是最开心的事情了,人生经历的折磨和摧残让人对世间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是怀着疑心去揣测的,没有好人,这几乎是我们对世界绝望后的唯一答案,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没有人能躲过这样的命运,
感谢神,神爱我们,并没有让这些事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相比当时的人我们幸福百倍,我们的埋怨,我们的忧虑大多源于我们的不信,我们的痛苦,我们的苦难大多源于我们的过度欲望,我们所需要的一切神都给了我们,我们还不知足,撒上12:1-15
补充:如果单纯从基督徒眼光看这部电影,也有他获益的地方,作为无神论导演,能够走到这一步也已经可以称赞了,本片从我看来突出一个真字,
第一 人的本性在生存出现危机时的丑恶和无奈展现无余,灾难来自饥荒,但也来自人祸,灾民在当政者看来无疑只是一群蚂蚱,是微不足道的,死亡人数只是一组数字,仅此而已,但是对于每个灾民确实生死离别,死亡是可怕的,但是对灾民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他们需要粮食暂时糊口,但是更需要信仰,死亡时刻都在发生,死亡不再神秘,死亡成为灾民每天需要思考的问题,人性催使他们为了活下去,出卖肉体,出卖骨肉,甚至灵魂,当政者仍然过着酒足饭饱奢靡无度的生活,圣经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
第二 全剧有个传道人贯穿始终,这次导演没有存着先入为主的讥笑和讽刺来塑造这个人物,对传道者也是客观的,传道人的爱和慈怜在群众中显露无余,对传道人所传的道也没有丝毫嘲笑,作为无神论者导演这已经是一大进步,至终这名传道人在人祸当中看到的忧伤促使他放弃爱选择使用暴力,选择抗争,凸显了人的绝望和无奈,那是因为导演没有看见传道人的盼望所在,在当年不知道有多少殉道的传道人,都是带着盼望离世的,30-42年是中国福音最兴旺年代,
第三 东家从避难到逃荒到逃命到妻离子散,没有丝毫盼望,看到在灾难面前人人自危,人的渺小和无能,人的生活变成了生死考验,变成了一场死亡游戏,他到底需要什么呢,是多活一天,是吃上一顿饱饭,是不用四处逃而可以睡上一个安稳觉,作为基督徒明白一个道理,死亡不再是个禁戒的话题,而且是必须尽快考虑的问题,是一个如何解决死亡恐惧的话题,是一个如何可以安稳有盼望的面对话题,活在新世界过着新生活的我们而言,那个话题多么遥不可及。
第四 故事结尾导演选择小敏的一首歌《生命的河》作为结束,我们猜不透导演的用意,但是一定在这个场景中受到震撼,开始找寻信仰的解释,透过死亡思考信仰。
总之,整部电影带给人震撼,带给人思考,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愿基督徒们在看完这部电影擦干眼泪之后能有所领悟,神就我们脱离了这一切,盼望我们能够去拯救惧怕死亡的无知等死的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