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玉根 播音:花语;
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圣经也教导要看自己合乎中道。可是,实际生活中依然存在一些信仰上的偏差。基督徒活在世上有双重身份:天国子民和地上公民。要在生活中平衡好这两个身份,还真需要上帝赐给我们聪明智慧,来应对信仰和生活的冲突。
教会举办一年一次的七天培灵会,请了名牧讲道,县城里举行培灵会,会有很多周边乡镇的信徒过来听道。为了方便大家,早晨和中午教会食堂要供餐。周姊妹参与了食堂服侍。
远在外地的女儿打来电话,正好这几天休假,要带着丈夫和小外甥回娘家。这可难坏了周姊妹,不让女儿一家三口来吧,心里说不过去。让他们来吧,肯定吃喝照应多些麻烦,影响去食堂帮忙,甚至不能帮忙。思来想去,争战犯难了一阵子,周姊妹就给女儿打了个电话:″你们这几天别来啦,教会里要开一个星期培灵会,我得在食堂帮忙。“女儿和女婿还没信主,女儿那边生了气:″妈,我们票都买好啦,您不想让我们去,我这就退票去,您就信你的主去吧,到老喽让耶稣养着你吧!”遇到这种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就需要我们活学活用圣经的教导,也需要从神而来的智慧去处理,这事要轮到您身上,您该如何处理呢?基督徒的信仰绝不是真空里的信仰,人若不管好自己的家,焉能管理神的教会?周姊妹以神家事为重的精神虽是可嘉,但女儿一年一次休假,回趟娘家,既有想念母亲的心,又有与父母团聚的盼望,是人之常情。若拒绝女儿一家回来,既伤了女儿的心,又让女儿在丈夫面前失了面子,更重要的是:不信主的女儿女婿会对我们的信仰产生误区,觉得这个信仰让母亲变得不近常理,不接地气。以后,再给女儿和女婿传福音,这件事会成为一个阻挡福音的门坎。其实,近干人吃饭,食堂里的工作,要有多人才能完成。莫说缺了一个周姊妹,就是再缺一个周姊妹,我觉得也算不了啥。
1990年哥伦比亚神学院院长罗伯逐麦奎肯决定辞去神学院院长的工作,要专门在家照顾患了老年痴呆的妻子。当时,许多传道人劝他:你的工作太重要,怎么可以放弃呢?你可以请保姆照顾太太。他回答说:″做神的工作,除了耶稣以外,没有一个人是不可少的!“当然,这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但也给了我们一种提醒:基督教是和生活息息相关,不可脱节的。在服侍上做的再好,在家里没有尽到责任,就是一个破口。基督徒活在世界,绝不能象井底之蛙一样,把自己固定到巴掌大的井底。把信仰封闭在真空里,把教会的事工看做是爱主的唯一表现,是最属灵的工作,除此之外,其它的事情都是世俗的,属世的。
有的为了守礼拜,家里的病人急需照顾,却置之不理,有的恰巧礼拜天家里来了远方的客人,不顾及人客人的感受,把客人丢在家里,固执地去守礼拜,冰雪地滑的天气,有老年信徒明知腿脚不便,却硬要冒着险去教会礼拜……遇到此类特殊情况,信徒就不应把自己束缚在一个外在的形式和规条上,要灵活运用。我们的主看重的是人的内在,而非礼仪。再说,这类情况也不可能每个礼拜都发生。正象圣经所讲: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父。只要你有一颗真诚拜父的心,礼拜天确确实实不能去教会,不可勉强。我们的主是查看人心肺腑的,你的心神都知道。切不可被规条束缚,以至于行出事来,让人费解。自己觉得牺牲了亲情友情,完全是为了爱主。但结果却适得其反,造成家里的不和谐,人情世故上的不得体。反而不荣耀主。
神给每个人的恩赐和使命不同,每个阶段的托付也不尽相同。专职传道的,就当专心专一专门去做这项事工,在家看孙子的,看好孙子,就是神给你的工作,在外上班的,把工作干好,就是神给你的任务。要记得:我们不仅是教会的光,更是世上的光,既是世上的光,就不能生活在狭小的真空里,贴进生活,融入社会,将光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我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我们天上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