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是八别塔之前的语言
《圣经·创世纪》10章25-30节说:“希伯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名叫法勒(‘法勒’就是‘分’的意思),因为那时人就分地居住。法勒的兄弟名叫约坍。约坍生亚摩答、沙列、哈萨玛非、耶拉、哈多兰、乌萨、德拉、俄巴路、亚比玛利、示巴、阿斐、哈腓拉、约巴,这都是约坍的儿子。他们所住的地方是从米沙直到西发,东边的山。圣经在这里特意把八别的分散与约坍分开记述,所以八别塔人类的分散与语言变乱与法勒关系紧密,他一定参与了建造八别塔的行动而背叛神,而约坍则与之没有关系。换句话说,约坍没有受到八别塔的咒诅,那他的语言自然没有受到影响,没有被神改变,因为基督徒所信圣经里的这位神是公义的。约坍支派的疆界是从米沙直到西发,东边的山。”根据一些希伯来文解经资料,米沙的意思是“离开”。
结合下文分析,约坍支派与当时世界上所有其他的人在此处分开迁移,前者向东,而后者向西,并且随后参与了背叛神的八别塔建造,约坍支派在亚洲中部伊朗平原某地和其他人分道扬镳。这分离的地点也就成了约坍支派开始向东再出发定居的起点。米沙(Mesha)应该是现在伊朗的马什哈德城(Mashhad),该城位于伊朗东北部,是伊朗的第二大城市,城市名字很可能是从古老的米沙(Mesha)变化而来。
约坍的疆界中西发的意思是海滨边境和极多人口。[1] [2] 而从米沙这分离之地到东边的海边,又有极多的人口之地,这广阔的地方就是指中国。参考下文的分析,东边的山当指黄河长江上游至东海岸线之间的一座高山,很可能是指泰山。
《圣经·创世纪》11章2节记载:“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这节经文和合本翻译错了,应该把往东边翻译为从东边,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参考希伯来原文圣经或KJV等经典权威圣经翻译便知。当挪亚一家从停在亚拉腊山的方舟下来以后,他们一定是向东方前进,原因如下。起初神在东方的伊甸设立了一个园子——伊甸园,伊甸园的门朝东,接下来摩西时代会幕的门朝东,所罗门时代圣殿的门朝东,以西结异象中圣殿的门朝东,耶稣进耶路撒冷是从东门进入。将来世界末了的时候,《圣经·撒迦利亚书》14章4节这样记载:“那日,他的脚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东的橄榄山上。这山必从中间分裂,自东至西,成为极大的谷。山的一半向北挪移,一半向南挪移。”《圣经·启示录》16章记载世界最后的一场战争与哈米吉多顿有关,被鬼魔聚集一起的普天下众王与属神的从日出之地东方来的众王争战。属神的东方众王要跨越干涸的幼发拉底河,进入神立约应许给亚伯拉罕从埃及河到幼发拉底河的土地,并且是从东方进入应许地。这是神与亚伯拉罕所立之约的终极实现。新约时代的使徒保罗要向东方传道,神的灵不许,他在夜间看见马其顿人的异象,从此世界的局势就在那时奠定了以后的走向——福音先传入西方,最后才来到东方。而挪亚是大洪水时全地最认识神的人,蒙神恩典,他有很多关于神的知识,所以当挪亚一家下方舟后,一定向东方迁移,他们从亚拉腊山上的方舟下来后直接向东走,很快就会遇到里海的阻拦,根据那里的地理特征,还有北方在属灵上是背叛神的方向这个知识(详见本书后续对北字的解读),他们会先向南迁移,到达里海的南端,然后绕过里海渐渐再向东迁移。但是再向东就是伊朗高原、荒漠、戈壁等荒凉的地带,加之当时世界洪水刚退,还有很多的积水存留于地,这都极大地阻拦他们再向东迁移,如果继续向东就是前苏联的一些共和国,不适合人居住,如果更向东那就是中国西部的世界最高山脉,环境更加恶劣。
从挪亚大洪水到八别塔事件大概一百年的时间,人们对于洪水的印象渐渐遗忘,又遇到东迁的艰难,当时全地的人就分为两派,一派就是约坍一大家(应该还有挪亚及闪和约伯)继续艰难东迁,另一派就是其余的人,他们走回头路,要背叛神,拒绝东迁。这样当时天下所有人在建造八别塔之前就从前文所述的分离点米沙一分为二,从此各自的发展就分道扬镳。既然约坍一家没有被神咒诅,所以他们必定把起初的语言带到了当时东方的极处边界——也就是中国的黄河长江上游地区——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约坍支派的语言没有被神改变是有圣经依据的。《圣经·创世纪》11章7节耶和华说:“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第9节记载:“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这两节经文中两次特别记载了一个词语“在那里”,而根据前文的分析,约坍支派并不在那里,所以他们的语言还和起初一样,没有被神改变。约坍支派的东迁还有其他的历史依据,一世纪着名的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Flavius Josephus)在其《The Antiquities of the Jews》的1卷6章4节中指出约坍的子孙迁到阿富汗,而阿富汗距中国只有一步之遥,既然约坍他们经过极多的困难从米沙一路向东已经来到阿富汗,他们难道会被前面的昆仑山挡住去路吗?答案显然是不会。
洪水之后,海水渐渐消退,当时约坍他们到达了滨海的极东方就是现在的黄河长江上游地区,之后海岸线渐渐东移,才有了现在的地形。关于海岸线的退缩可以从地质科学方面资料、中国古文献和圣经记载中看见。当时太行山以东,露出水面的应该只有山东泰山。这古老的语言在中国的土地上被继承下来,古汉语就是八别塔之前的语言。
《圣经·创世纪》11章2节的正确翻译是:他们从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这里的“他们”是指拒绝与约坍东迁的人,他们走了相反的路,越过之前走过的里海南端,不久就会西行到达示拿地平原,也就是巴比伦,那里土地肥沃,他们此时必定以为自己走对了路,所以就更加自我膨胀和骄傲,于是就开始建造八别塔,同心合意地背叛神。希伯来原文“东边”这个词还有“前方”、“古代始源”的意思,这三个意思之所以能整合到一个词语,是因为根据前文分析,挪亚一家下方舟之后向东迁移的方向,就是他们的前方,而约坍支派一直向东前行至海边终点无路可走之处,就在那里安稳定居下来,他们携带和所有的一切都是来自大洪水之前的古代。
整卷《圣经·创世纪》中约坍支派家谱的人数是最多的,他有13个儿子,就算几百年之后的以色列也只有12个儿子。并且约坍的13个儿子只在《圣经·创世纪》与《圣经·历代志上》各记载了一次,此后就再也看不见,被神隐藏了起来。他们是认识神的人,又有众多的人口,神在世界末了的心意在他们身上必定要彰显出来。耶稣自己也说:“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本书就是遵照圣经神的话,在世界末期到来之前,把八别塔之前的语言及相关神隐藏在圣经中的奥秘揭露出来,以此显明神大作为之奇妙。
挪亚、闪、约伯应该和约坍一起东迁,这个迁移与八别塔之后人口向八方迁移是不一样的,前者的速度显然大于后者,因为前者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并且带着盼望,也必定有神的同行与保护。这也可以回答一个以往难以解明的圣经问题,亚伯拉罕的时代,挪亚还活着,但是当时亚伯拉罕所处的时代与环境明显堕落了,为什么活着的挪亚和闪不出来制止这些事情,并且圣经为什么也不记载这些事呢?原因就是他们当时已经在远离中亚的东亚居住生活了。
[1] Paul Phelps http://www.eifiles.cn/oo-en.htm
[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0bb1310102vvbk.html
注:本书在引用文献等资料时,只对所引用之处表示赞同,对作者其他论述并非完全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