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许秀贵在平安夜来到北京缸瓦市教堂。她还有工作要做,根本没时间进去,但一看到教堂外的十字架,她兴奋而激动,却又带着内疚,因为这位虔诚的基督徒很久没进教堂了。
穿着一件灰黄的大衣,许秀贵在一群装扮得花花绿绿的年轻人中显得很“另类”。她在广安门医院当护工,平安夜当晚正在护理一个病号。几经周折,她终于挤出不到两个小时时间来到这里。至于上次进教堂,她已完全记不清了。
许秀贵家的经济状况不好,老伴也在医院当护工,夫妇俩住在医院的小屋里,在偌大京城显得无比渺小。然而但她却非常乐观,觉得生活还算比较美满。儿子在家乡,女儿在北京,都有了工作。
对于新年的期盼,她只希望自己的家庭一直这么和谐,自己和老伴儿的身体还是那么健康,可以干几年护工,帮儿子在家乡买房。
北京的平安夜不平静,人们在疯狂打折的商场里血拼,将电影院和餐馆塞满。也有许多人,不管信教还是不信教,在教堂里祈祷平安。缸瓦市基督教堂挤满了在附近西单购物和娱乐后来到这里的人群,尤其是年轻人。
拒绝透露真实姓名的“三娃”来自郊区昌平的工地,坐了很久的公交车赶到这里,因为不能错过这个神圣的夜晚,即便参加完仪式后很可能面临无法回去的问题。不过他很乐观,“神让我们来了,肯定会有安排的”。
“三娃”来自河南嵩县,在昌平一个建筑工地打地基。来北京后一直在附近找教堂,但没找到合适的,所以当天晚上就一定要来城里的教堂看看,也想感受一下久违的大城市的热闹。
说起新年的期盼,三娃认为首先是祝福所有人平安幸福,之后才是希望自己能多挣些钱。他打地基每平米只能赚8到9元,希望上帝能祝愿老板,让自己能再做完工后及时拿到工钱,这样就可以回家过年了。
当天下午5点半,在基督教海淀堂,能容纳1400人的二楼正堂座无虚席。70位身着白色长袍的基督徒手持小碗粗的红色蜡烛从右侧缓缓走向舞台,十几位约四五岁的小女孩从舞台左侧依次上场,用歌伴舞拉开了庆祝活动的序幕。
活动主要包括教堂诗班献诗、现场祷告和男声独唱等。而圣诞老人的出场将整个礼拜活动推向了高潮,他们双手抱着红色大包糖果在走廊环绕一周,为观众送上“圣诞快乐”的祝福语,之后将这些礼物送给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来教堂的更多的是不信教的市民。虽然绝大多数都不信教,但对神灵的尊敬,期盼自己得到保佑,却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传统。记者发现,聚集在北京教堂内外的人群中,许多人只是想在平安夜找些活动,看看热闹。
手捧玫瑰花束,在宣武门天主教南堂外和男友王鹏偎依在一起排队等候的李倩一脸幸福,这是他们一起过的第一个圣诞节,让教堂见证他们的爱情,格外有意义。
来到教堂,他们也有期盼。他俩分别来自山东河北,如今都面临大四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如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很可能会有一方回老家发展,他们的感情因此也面临现实的挑战。
“自己肯定会尽最大的努力,但同时我们也希望能遇到好机会。”王鹏说。
为了控制人数,宣武门的天主教南堂,为晚上11点半的弥撒发了2000张票,但来访者远远多于此数。人们聚集在教堂外,倾听传出的圣歌。
为了向来访者提供便利,教堂组织义工摆摊销售与圣诞和宗教有关的物品,包括圣诞帽子,圣母像和圣经等,做成两个苹果模样的蜡烛,美其名曰“平安果”,一对20元。南堂义工曹女士说,从下午就开始售卖,好多东西都已销售一空。
她说,圣诞在中国早已不是新鲜事了,今年来教堂过节的比往年人更多了,尤其是年轻人。
过多的来访者也给维持秩序的警察和保安带来了不少麻烦。当天下午5点不到,基督教海淀堂入口处就排起了500多米的长龙,警察拉起了警戒线维持秩序,十几辆警车和消防车停靠在路边。
负责维持排队秩序的义工温洋说,3点多就有人来排队了,他说观众需要凭票入场,先排队,后领票,每场限制在两千人左右,演出开始前一小时才开始***。
虽然带来了一些麻烦,但曹女士完全欢迎不是教徒的人来教堂。“他们都是兄弟姐妹,这也是人们了解宗教的一个机会”。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