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10:25-37这段经文,是我们很熟悉的一段经文。这段经文叙述了一个“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只要是有一点生命、有一点理性、有一点文化的信徒,读了这段经文,受到的启迪非常清晰和明白。明白的道理笔者不愿多加赘述。我们只要唱《赞美诗·新编》358首,就不言而喻了:“撒玛利亚行人,却有仁爱心。沫油敷伤裹伤口,主夸他所行。邻舍就在我身旁,等待去扶帮。求以圣爱激励我,行在主身上。”
耶稣最后对律法师说:“你去照样行吧!”耶稣就是告诫前面那个试探他的律法师,让他去学习撒玛利亚人的好行为。我们读了撒玛利亚人的好行为,当然不能无动于衷!也要向撒玛利亚人学习,学习他这种“爱人如己”精神。把“爱人如己”精神落实在行动上,是圣经最基本的信息之一。这就是听了神的话去遵行的原则。
而在撒玛利亚人之前的俩个人,一个是祭司,一个是利未人。这俩个人的表现,正如《赞美诗·新编》358首所唱的:“祭司和利未人,献祭献歌声。见人负伤漠然过,事奉岂真诚?”对这个祭司和这个利未人,耶稣是持批评和谴责态度的。
这段经文所释放的信息是再清楚不过的了,也是被广大信徒早就认可和接受了。
但有一个牧师把题为《向谁学习》的一篇文章发表在一个刊物上。文章先以很长篇幅讲述这段经文的所谓内在涵义,讲得含糊其辞,讲得拐弯抹角,是谁也听不懂的“向谁学习”深刻道理。最后文章说:“是向撒玛利亚人学习吗?好像不是。那么,向谁学习呢?要向落在强盗手中的人学习,接受救恩,接受被拯救。一句话,要向落在强盗手中的人学习。”
祈求上帝保佑我们,落入强盗手中的事,万万不要轮到我们。“不要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真的我们被歹徒抢劫一空,又被打了个半死,还得认真反省反省;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也不是件荣耀神的事。
如此曲解圣经,又是出自一位牧师之口,我们真的感到费解。这是对以“怜悯”和“仁爱”为圣经的基本核心价值的公然挑战,是对广大信徒以正义理解圣经思路的公然蔑视!不能把信徒当作愚不可及的玩物自作聪明。“你们这瞎眼领路的有祸了!”(太23:16)求神怜悯吧,作为一个讲台牧师,这样不负责任的分解经文,是对神严重的亏欠。
这种以私意曲解《圣经》的并不是个别现象。笔者还听过一个牧师讲这段经文时,说那个祭司绕着伤者走过去,不是因为祭司没有爱心,而是因为祭司为了回避“血”应做出的圣洁表现。应该说,该牧师是一个有生命的牧师,他的道很能造就人,笔者很喜欢他的道。看来,人人有软弱的时候。牧师作为一个专职站讲台的服侍者,深知与祭司有同病相怜之嫌,难免讳言“献祭献歌声”的祭司没有爱心会有玷污自己的形象。是不是上面那个牧师也犯了同样的毛病?那么,大家(当然包括笔者在内)都说要坦然无惧地来到神的面前,但做起来就没有那么从容不迫了。
这种曲解《圣经》现象并非个例。“在神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的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1::27)在分解这节经文时,三个人是三种不同的解释。那时还没有建起教堂,接待家庭的姊妹说:这里的“孤儿寡妇”是指“接待家庭”。一个从河南来的姊妹说:这里的“孤儿寡妇”是指“传道人”。从省城来的一位牧师说:这里的“孤儿寡妇”是指“教会”。显然,三人之所以解释不同,是各人站在了各人的利益立场上所言而已。而有更多的人,说“孤儿寡妇”是指灵里的贫穷。带着对这节经文的疑问,笔者在内蒙询问一位知名牧师,她果断地说:就是世俗所说的孤儿寡妇。这节经文的真意是,最忠于上帝的信徒,就是真正关怀处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你想,孤儿寡妇本身就可怜,更何况是有了患难。这种人,最需要去关爱。笔者拍案叫绝,找到以正义讲说神话的人,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广大信徒都喜欢听道,但要听到纯正的、以正义分解《圣经》的道还真不容易。以私意讲解经文的人不是少数。《提摩太后书》3章6节至7节的经文颇令人深思:“那偷进人家,笼络无知妇女的,正是这等人。这些妇女担负罪恶,被各样的私欲引诱,常常学习,终久不能明白真道。”以私意曲解《圣经》,最能迷惑有私欲的姊妹。问题是,有些姊妹并不常常学习《圣经》,阅读其它文章书籍更不可能。她们只喜欢盯着讲台,聚精会神地听,缺乏辨别的能力,很容易被讲台错误的信息所迷惑。讲台的错误信息很可怕,能把教会分裂了的。神的话,真有无比的预见性。还得认真一字一句地学习《圣经》。对“圣经”有一个准确地、完整地、全面地了解,有公义信实的灵在我们心中,对不以正义分解神的话,会有一个清楚的辨明。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