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中国人民大学宗教系主办,《中国民族报》、西北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协办的“教育与宗教慈善暨第三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会议在此成功举办。
在历时三天的论坛大会上,举行了六场讲座和发言。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论坛的大会交流发言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系教授魏德东、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院马丽蓉、南京理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季芳桐、江南大学宗教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邓子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冯今源以及一些省内外及国际性慈善机构的与会者,围绕宗教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理念和实践模式,就宗教与教育公益事业的基本理论;中外宗教界参与教育事业的历史经验;当代伊斯兰教的宗教公益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宗教界参与教育事业的经验;宗教公益事业的理论与实践等论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与会者一致认为,民间慈善公益在推进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一些具有区域性、民族性的慈善公益组织,已经成为中国慈善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独特的身份承担起了社会慈善公益的职能,积极参与推进民族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应该说,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更是我们这个时代取得的巨大成果。而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将为更广泛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开展教育、医疗救助和扶贫济困等活动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帮助,也会对青海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据悉,2007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系等单位先后举办了两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了《宗教公益事业论丛》第一辑(《中国宗教公益事业的回顾与展望》),在宗教、学术、慈善等社会各界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是2007年6月16日由爱德华基金会和进德公益社会服务中心共同赞助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的,论坛围绕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展开研讨,提出宗教界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佳切入点是公益事业,论坛出版了“宗教公益事业论丛”第一辑《中国宗教公益事业的回顾与展望》,在社会各界引起巨大反响;第二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于2008年11月20日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人民大学佛学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联合主办召开,讨论了汶川地震救灾的经验与启示,大陆佛教及慈善事业的模式与实践,从多方面深化对宗教公益事业价值的理解。
本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倡导“同行善举,和谐共生”,与会代表众多,职业构成面广,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伊斯兰教代表会聚一堂,以慈善为共同话题,以和谐为宗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求同存异,使论坛成为平等对话的平台,并以共同关注社会慈善事业为切入点,积极探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宗教界在公益事业中的作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