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4:6】你的倚靠,不是在你敬畏 神吗?你的盼望,不是在你行事纯正吗?
【伯4:7】请你追想,无辜的人有谁灭亡?正直的人在何处剪除?
【伯4:8】按我所见,耕罪孽、种毒害的人都照样收割。
【伯4:9】 神一出气,他们就灭亡; 神一发怒,他们就消没。
默想
约伯此刻正处在无法理解的苦痛之中,他的朋友之一以利法在沉默多日之后,终于忍不住开始要给约伯一些“忠告”,但这些从常理和自我中心出发的忠告,显然只会加深约伯的痛苦。
首先,以利法是以一种注入式审判的语气在问约伯,你的倚靠,不是在你敬畏 神吗?你的盼望,不是在你行事纯正吗?先暂且不说约伯的倚靠是不是在于他敬畏神,或者说他的盼望是否在于他行事纯正。但就这个立论来说,本身就不正确。我们的倚靠和盼望不能是自己好的行为,这些都是站立不住的。因为人常常会改变,所以,若把自己倚靠和盼望的根基建立在自己的行为之上,势必会带来失望。我们倚靠和盼望的对象唯独应该是神。惟有神成为我们的倚靠和盼望,我们的生命才有正确稳固的根基,才不至于动摇。
其次,以利法让约伯追想,无辜的人有谁灭亡?正直的人在何处剪除?这句话表达了以利法辩论的核心。死亡的确是罪的结局,一切的咒诅皆源于犯罪的思想,这也的确是圣经的真理。但以利法的错误和局限性在于,他仅从表面现象去理解祝福与咒诅。并且他把关于原罪的普通原理原封不动地应用在特殊的罪上。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就是无辜无罪之人,却因为担当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这与以利法的观点就大相径庭。
接下来,以利法终于表明了他立论的角度,就是“按我所见”,意味着他是站在自己有限的思维和所见的基础上,对约伯目前的状况做出分析,得出结论。看似他的言词中也提到了神,但实则却是以自我为出发点,必然不够客观,而且最重要的是,因为他没有站在神的立场和观点看待问题,必然会产生偏差,甚至曲解神的心意。他说耕罪孽、种毒害的人都照样收割。的确如此,这只是神推迟了审判的日期,因为神愿意万人得救,不愿一人沉沦。然而,若恶人固执己见,不肯回头,神一出气,他们就灭亡;神一发怒,他们就消没。
整体来看,以利法的观点似乎挺符合大众思维方式,但因为约伯的事件比较特殊,所以,显然在这里不太适用。正是因为以利法没有看到这一点,就以一般的观点进行评论,这就给约伯带来更大的痛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以利法是按照自己有限的思维和局限性看待这件事情,而没有打开属灵的眼睛,站在神的立场上,以神的视角解读。并且我们讲说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语,乃是用圣灵所指教的言语,将属灵的话解释属灵的事。然而,属血气的人不领会 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林前2:13-14)所以,他甚至会错解神的意思。耶和华对约伯说话以后,就对提幔人以利法说:“我的怒气向你和你两个朋友发作,因为你们议论我不如我的仆人约伯说的是。(伯42:7)
所以,当我们面对身处患难之中的人,一定要谨慎自己的言语,因为神的心意和旨意不是属血气的人能够看透明白的。我们一定要放下自己固有的偏见和传统的思维模式,恳求神打开我们属灵的眼睛,站在神的立场,以神为中心的视角解读。即便如此,也不要冒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一定要祈求从神而来的智慧,首先在祷告中托住对方,然后适时地给与鼓励和帮助。
祷告
慈悲荣耀的天父啊,孩子感谢赞美你的恩典,谢谢你的恩典覆庇孩子。恳求你的圣灵赐给孩子恩典和智慧,打开孩子属灵的眼睛,以你为中心,看待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并带着你所赐的智慧和真理,以爱心为身处患难中的肢体祷告,以智慧的言语鼓励劝勉。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应用
依靠圣灵所赐的恩典和智慧,以神为中心,看待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并带着神所赐的智慧和真理,以爱心为身处患难中的肢体祷告,以智慧的言语鼓励劝勉。
后记
通过祷告,让对方和神见面,期待圣灵亲自向对方说话。
用言语扶助软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