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 welfare portal

公益性综合门户网站

与上帝同行的国家竞争力
2009-07-19 08 作者:[韩]权泳俊 发布者: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 收藏
  • 管理
    9922 字体【

     

     

    申命记281 你若留意听从耶和华你神的话,谨守遵行他的一切诫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他必使你超乎天下万民之上。

     

    引言

     

    历史是什么?谁是历史的主人?围绕这一问题,自世界创始以来,基督教徒抱有信心,一直这样回答,“历史的主人是上帝,他以偶然为媒介,创造必然。”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卡尔(E.H.Carr)说,“历史是以历史家和其事实之间不断交互作用的过程,‘现在’和‘过去’之间无终止的对话。”本文分析在过去数百年的世界史里,基督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00611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合作下,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制作放映《大国崛起》,引起全国强烈反响。《大国崛起》针对15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等9个世界强国进行分析,根据其结果显示,真正的大国只有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不但创造了改变世界的系统,而且都是新教(Protestant)国家。相反,葡萄牙和西班牙虽然一度成功,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法国、德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其他大国都是模仿英国的国家。时至今日,最具影响力的世界40名学者之一的哈佛大学经济史学教授尼亚尔.福格森(Niall Ferguson)在2003年著作《帝国》中,主张在过去500年历史中给现在人类生活带来最大影响的国家是英国,还分析位于欧洲大陆西边的小小岛国在创造近代世界过程中如何起到绝对性作用。在工业革命的20世纪初期,英国作为宗主国,占据全世界领土和人口的四分之一,为了保持地位,在世界各个地区建立海洋基地,开始运作,此外,在长达200年的时间里,英国统治印度,这是因为印度作为英民地的英国人数超过2000万名,以宗教、经济为由开始的大量移民潮,像肺结核病(white plague)那样,迅速扩大到北美新英格兰、澳大利亚等地,这为建立大英帝国打下基础。以“救援世界”和“文明化”为使命的传教热情就是建设帝国的精神原动力。大英帝国在19世纪达到巅峰,这可归功于电信、汽船、铁路等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还凭借这些尖端技术,主导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英帝国成果形成紧密的联系。那么,大英帝国在世界史上的地位如何?福格森教授虽然承认英国在建设并统治帝国的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比如,进行奴隶贸易、武力镇压和把西洋文明强加给别人等,但是却说“现在我们所知道的优秀制度都是大英帝国时代的产物”,主张大英帝国把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议会制民主主义传播到世界各地。大部分的历史学家异口同声地说,在过去500年的世界史里,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最大强国是大英帝国最强盛的时代——维多利亚时代。本文以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为基础,围绕与上帝同行的小小岛国如何具有强有力的国家竞争力的这一问题,进行历史实证分析的同时,考察新教的影响力。

     

    大英帝国的崛起及新教(Protestantism)的绝对影响力

     

    根据首尔大学计算机工学系教授高建的《共同体资本主义及近代资本主义精神(2008年)》和《从印刷术角度看的基督教及社会改革》,印刷术的发明(1455年,约翰内斯.古腾堡(Johannes Gutenberg))是上帝的礼物,印刷机出现以后,第一次印刷的书本就是《圣经》。据悉,发明印刷机之前,《圣经》是稀罕书籍,当时世界《圣经》数量不到3000卷。由于一般信徒终生不能亲眼看到《圣经》,中世纪天主教徒不得不去教堂。在中世纪,教堂权威地位极高,天主教认为一般信徒误读误解《圣经》,将会造成巨大混乱,因此禁止一般信徒读《圣经》。

     

    1517年,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开始宗教改革,主张万人司祭论(教友一律平等,人人可以当司祭),接着,印刷并普及数亿本《圣经》小册子。随着创始神权政治的福音派信徒加尔文(John Calvin1536年,强调基督教)进行宗教改革,为新教理论打下坚实基础,之后,高举“全国人民必须要读《圣经》”旗帜,开始开展“圣经普及”运动的同时,把《圣经》翻译成母语,大量印刷《圣经》。随之,1539年,英国也出版英文圣经。但是,新教在普及《圣经》的过程中,面临解读文字的教育问题。当时,由于一般国民没有接受教育,绝大多数国民都是文盲,不能读《圣经》。因此,新教为了帮助人们读《圣经》,针对国民,以教堂为中心积极展开国民教育运动。但是,随着新教扩大势力,在欧洲各个地区的新教和中世纪天主教之间开始出现不和谐音。在欧洲,法国的胡格诺战争(1526~1598年)和德国的三十年战争爆发以来,新教教徒被天主教遭到宗教迫害,因此他们为了躲避迫害匆忙逃离,分散在世界各地。

     

    但是,与新教战败的欧洲大陆国家不同,远离教廷的岛国英国新教趁着教皇影响力削弱之机,凭借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获胜,这就是为新政创造历史转机的“英国革命”(1684年)。从此以后,英国不但成为在欧洲自由信仰新教的国家,而且成为欧洲大陆新教的宗主国。英国成为新教宗主国以后,在其他欧洲国家受到宗教迫害的新教教徒,尤其大批胡格诺教徒(Huguenot)开始移民,他们就是后来主导工业革命的主力军。作为新教宗主国的英国,采取措施,大力推进社会改革,提高国家竞争力,这是在世界任何国家非常罕见的。

     

    第一, 以全体国民为对象,积极进行上述所说的教育,以期帮助国民读《圣经》。当时,以此为目的,第一次建立的主日学校(Sunday school)、慈善学校(Charity School)和教会学校(Mission School),起到巨大作用。

     

    第二, 随着文盲率大幅下降,舆论媒体深深扎根于英国社会,这是因为随着识字的人日益增加,新闻出版业转亏为盈,舆论媒体行业站稳脚跟。1539年,首次出版英文圣经之后,1620年,新闻印刷业已经在英国社会占一席之地,发展速度之快让人吃惊。1665年,定期出版日报,1702年,针对所有国民,发行“每日新闻(Daily News)”日刊新闻。还有,英国第一次制定舆论相关法令。根据法令,每当发行新闻,一定要记载新闻发行人的姓名和地址。

     

    第三, 国民接受教育,通过新闻,获得详细信息,自然而然地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大力展开改革运动,此外,英国国民开始追求平等社会,为了解决男女不平等、种族歧视、贫富差距等问题,采取措施,付诸行动,逐步走向民主社会。在读《圣经》之前,英国大部分女性没有考虑过女性地位,因此根本没有想过参加任何讨论会或活动,没有投票权也无所谓。但是,女性读完《圣经》之后,第一次觉悟“上帝创造男女,并没有赋予男人或女人一定的特权,男女都是平等的。”英国革命以后,女性参加讨论会,获得投票权,认识到女性也具有与男人相同的权利,从这点来看,英国革命给女性带来革命性的影响。除了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以外,英国展开当时谁也不敢想象的奴隶解放运动,这也是上帝给新教宗主国英国的恩惠。当时,英国努力没有威胁社会稳定,而且考虑奴隶贸易在英国海军所占的比重,放弃占据英国国家财政收入三分之一的奴隶贸易,简直是国家级灾难。但是奉行清教徒精神和上帝旨意的下议院议员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以及克拉珀

    
    全部评论(0)
    • 雁子广播:这位生命科学院士对生命的困惑告诉我们什么?在网上看见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教授的一篇演讲:《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很有趣。施一公,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成..

      浏览:5728次 评论:0
      2021-03-19 09:09
    • 1944年的圣诞节,7个敌军狭路相逢在小木屋里,之后……故事发生在1944年的圣诞节。这是二战中最为血腥的一场战役。战役进行了一个多月,双方伤亡惨重。德军伤亡人数10万,盟军伤亡8.1万,美国士兵占95%以上,达7...

      浏览:5647次 评论:1
      2021-03-01 20:07
    • 引言今天是端午节,早上一起床便陆续收到主日肢体的端午节问候,倍感温馨。是的,谁不想往平安?尤其在2020这个特殊的时节,更觉安康的宝贵。一路走来,感谢天父,也庆幸自己还活着。当然,端午之所以被当成重要的节..

      浏览:8764次 评论:0
      2020-06-25 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