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于陕西靖边的一起恶性案件,给这个母亲节罩上一层悲哀的影子。
79岁高龄,按理说正是享受儿孙孝敬的时候,可是靖边县的王老太太却被自己的大儿子生生活埋。直到三天后,警方才在一个墓坑里将她挖出来。
幸运的是,王老太太从墓坑里挖出后,还有生命体征。经医院抢救,目前正在逐渐恢复。这个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老人有顽强的生命力,然而,为自己的儿子所活埋,她会感到自己的人生有多么失败!
老人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最担心的就是大儿子是否会判刑。当她刚被挖出来的时候,说是自己爬进墓穴里的,明显是要给儿子减轻罪责。
王老太太早年丧夫,后来改嫁到甘肃。走的时候,把12岁的大儿子马某宽留给他的叔父,自己带走了他的弟弟妹妹。马某宽40多岁的时候,王某带着二儿子又回到靖边。
媒体报道,老人的二儿子身体不好,回到靖边后,一直由老人照顾。直到去年下半年,二儿子出外打工,王老太太只能来到马某宽家,跟大儿子一起生活。
在当地人眼里,马某宽一家生活条件不错,还在县城里买了房。但是王某来了不久,就在家里摔伤,此后不能下床,只能在床上大小便。
提及活埋母亲的动机时,马某宽称,母亲自摔伤后,经常在床上大小便,他一回家打开母亲房门,就会因为扑鼻臭味感到厌烦。不知他想到过没有,当他躺在襁褓里的时候,母亲是否嫌弃过屎尿的臭味?
陕西靖边活埋母亲的墓坑
我少年丧母,母亲如果在世的话,和王老太太也差不几岁。母亲在世的时候,没有看到过电视机洗衣机,她除了下地干活忙碌家务,唯一的娱乐就是和街坊邻居玩玩纸牌,每次输赢不过几块钱。
就因为这小小的娱乐,几块钱的输赢,父亲常常跟母亲怄气。我每次梦到母亲,都会从口袋里掏出钱来塞到她手里:“妈,给您钱,跟大家玩牌去吧!”
从梦中醒来,泪水常常打湿枕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无法言说的痛苦。当我看到这则新闻,心里更是非常难受,仿佛遭活埋的是我自己的母亲。
马则宽活埋生母,从法律上应该受到严惩,从道义上应该受到谴责。然而,从另一方面看,王老太太的遭遇,也折射出千千万万个贫弱母亲所面临的困境。
尤其是那些生活在乡村的母亲,当她们在贫瘠的土地上辛劳一生,榨干了汗水以后,等待着自己的是更为艰难的老年生活。
和那些拿着几千乃至上万退休金的人相比,农村老人的养老金实在是少得可怜。以前根本就没有,这些年虽然有了,也不过是每个月100多元钱。
有个乡村老人告诉我说,她女儿的婆婆前些天从城里来串门,买来好多吃的,吃饭招待基本上都是人家带来的。亲家母安慰她说:“你一个月100多元钱,我一个月退休金好几千,是你的几十倍,你不用过意不去。”
人家说得虽然是安慰的话,但她听了心里却像刀扎一样。她觉得自己一生很失败,花白的头发似乎遮不住满脸的羞惭。
且不说那些失独的老人,就是有儿女抚养的老人,因为自己没有收入,生活质量也难以保障。有些吃药看病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因为给晚辈增添了麻烦,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如果碰上不孝子孙,境况更是凄惨。
那些有着优厚养老金的老人,生活则过得舒适得多。我老家有个老人,是事业单位退休,得到儿子儿媳细心的照顾。他的儿子在家务农,辛辛苦苦干一年,远不如老父亲的退休金多。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照顾好老人,就是家里的主要收入。
日本有一部电影《楢山节考》,展现了古代日本信州的一个风俗。由于生活贫困,粮食不够吃,老人到了衰老的时候,要由儿子背到高高的山上,任其自生自灭。如果有谁家的老人到了70岁而不背到山上去,老人不仅没有尊严,晚辈也要遭到村里人的蔑视和唾弃。
电影的主人公阿玲婆为了不连累儿子,把健全的牙齿磕掉,以显得更为衰老。而她的大儿子辰平因为当年父亲不肯背奶奶上山,开枪杀死了父亲。此时面对自己的母亲,他陷入痛苦纠结之中。他的儿子却像当年的自己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让他背老母上山,自己好早点娶媳妇进门。
《楢山节考》剧照
《楢山节考》揭示了古代日本一个残酷的现实,不能劳动就是成为他人的负担,失去劳动能力就失去了生存的资格。这样的历史不仅发生在日本,也曾发生在世界各地很多国家。因为情节实在过于悲惨,这部电影我没有看完。没有想到,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却发生了现实版的《楢山节考》。
孝敬父母,是人类伦理道德的底线。3000多年前,上帝在西奈山向人类颁布十诫。十条诫命中,前四条是关乎敬神,后六条是关乎爱人。而在关乎爱人的六条诫命中,孝敬父母被列为首位。
当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还惦记着自己的母亲马利亚,托付门徒约翰照料她。使徒保罗不仅多次提到要孝敬父母,而且还让教会担负起赡养独居无靠老人的责任。在照顾孤儿老人这件事上,基督教会在人类历史中起到表率作用。
赡养老人不仅仅涉及到伦理道德,也关系到社会保障。赡养老人,不能仅仅依靠儿女,政府和社会也应该承担起责任。就目前来说,首先应该关注的,就是农村老人的生活保障问题。
老人的生活光景,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活埋母亲这样的事,应该让这个母亲节感到羞愧,让整个社会感到耻辱。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