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 welfare portal

公益性综合门户网站

从宗教在现代社会的存在价值看基督教对当代中国的可能贡献[①]
2010-08-08 10 作者:田童心 发布者:  来源:
  • 收藏
  • 管理
    9918 字体【
    心价值,宗教信仰的文化承载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都实质上有赖于它,那么,当我们考察基督教能够对当代中国提供何种贡献的时候,就不能不从考察基督教如何回答终极关怀入手。基督教面对诸多的终极关怀类型,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独特之处,使之区别于其他终极关怀类型甚至区别于第一类终极关怀类型中的其他有神论宗教信仰,那就是:以神圣者耶稣的亲自死而复活作为回答人类终极关怀的一个有力凭据,同时也自证了耶稣基督的神圣性,使耶稣能够承载万民的信仰。在人类历史上能够类似于耶稣那样宣告“赏罚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报应他。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我是初,我是终”(《启示录》221214节)的不足为奇,但是逻辑上能够自证神圣性的却在耶稣之外难寻。

    由于耶稣信仰很妥当地回答了终极关怀,我们就可以从耶稣生平与教训里放胆地继续开出中国基督教在现代中国处境下文化承载、社会整合的可能贡献方向。

    在文化承载方面,基督教可以做出的贡献,其实是多方面的:

    1、促使敬天爱人古老信仰的复活

    基督信仰自从唐代开始来到中华大地,一千多年来几经反复,今天终于在中国民众中传播开来。其间有一条线索一千多年来始终没有中断而且日益成长,那就是始自利玛窦的儒家基督徒信仰路线和儒家神学路线。这条路线的特点就是重新唤醒中国人上古就有的上帝信仰以呼应基督信仰的传播。今天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增强,中国文化的振兴也被逐渐意识到。一批知识分子产生了重建儒教的愿望。反省千年来中国文化的坎坷运途,我们不得不提醒中国文化界明智之士,若要使得此次儒家文化的复兴能够避免宋明儒学导致的明亡清辱之后果,必须解决儒学价值体系的神圣依据问题。由于耶稣信仰空前绝后地妥当地回答了终极关怀,我们有理由认为儒家基督徒路线是一个值得在中国文化界鼓励的文化选择。耶稣在世时曾将一切古典律法概括为敬天爱人。中国知识分子都知道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的道德律令。但是,由于在古代祭天长期被君王垄断而“敬天”自从辛亥革命以后就长期被国人淡漠和遗忘,然而一个民族怎么能够长期没有一个终极价值依据呢?仅仅是向先秦敬天时代的复古当然是不现实也是不足够的,中华民族的终极价值依据必须更新,才能够获得复活。如何更新呢?保罗的一段讲论或许能够启发我们:

    保罗站在亚略巴古当中,说:“众位雅典人哪,我看你们凡事很敬畏鬼神。我游行的时候,观看你们所敬拜的,遇见一座坛,上面写着‘未识之神’。你们所不认识而敬拜的,我现在告诉你们。”(《使徒行传》172223节)

    任何一个民族和个人都有或明或隐的寻根意识。一旦我们借助于耶稣信仰而明确地把从华夏民族古老典籍里梳理出来的宝贵神学教训肯定为关乎生命的真理,那么,基本上我们的“天”就不再是“未识之神”了。作为中国文化主体之儒家的“天”信仰就会获得更新,中华民族现代的精神支柱就可能重新竖立起来,并且获得新面貌。

    2、充实人文主义与纠正科学迷途

    新托马斯主义的代表人物马里坦(Jacques Martin18821973)提出过有神论的“完整的人文主义”的理论,他认为人文主义视野如果仅仅有“人”无“神”那是不完整的人文主义,必然会导致过分强调科学理性也就必然带来人的异化等现象。

    经历了30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在付出生存环境的破坏甚至损失劳工生命等一系列沉重代价之后,中国的管理层终于向全社会提出了“科学发展”的呼吁。事实上,中国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也一直相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国民在驱动科技力量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度忽略了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人的生命幸福。近来,我们分明能够从中国的管理层向全社会提出的“科学发展”的呼吁声音背后听到更新更丰富的“和谐发展、人文发展、绿色GDP、社会保障”等解释。对此声音,中国的基督徒应当坚决鼓励。耶稣在福音书里反复教训众人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马太福音》1626节;《马可福音》836节;《路加福音》925节)

    基督教信仰不仅可以支持一切关爱民生的政治决策,作为信仰资源构成了对于一切奴役民众的政治行径的批判,基督信仰还在更多时候可以充实人文主义内涵,有助于促进社会形成人人互相尊重的和谐氛围。在基督教的《圣经》里,认为个体生命在人间具有无上宝贵的价值。因为人类是按上帝的形象样式造的。(《创世记》126节)。这“形像”与“样式”,在新约里更具体指明,是“真理、仁义和圣洁”,这是使人与所有受造物区别开来的最重要的因素。在新约福音书里耶稣用“光”这个词汇来表述人类生命里的神性形象。(《约翰福音》第一章;《马太福音》623节;712节;185节;223740节;253740节;《路加福音》631节)在耶稣的语境里我们理解到,人“里头的光”,并不会因为人类祖先的过犯而在人“里头”失去,人类的“罪”并不是人完全败坏以至于根本没有了“光”,“罪”实质上只是这“光”的被遮蔽,应当发光而没有发光。这光来自天父,爱人如己,爱人就是爱神的落实。这光是人类对于创造主奉行大孝义务对人类同胞平等亲爱的客观逻辑基础。与建立在相信人性彻底败坏的原罪论基础上的人人平等相比,建立在对人性本质肯定基础上的人人平等更加积极,这里并不需要担心个人的自我膨胀自我神化和个人专制问题。因为神性生命人人皆有,不是某个人独有。产生个人自我膨胀和个人专制问题的真正源头恰恰可能在于个人并不相信神性生命人人皆有,并不真正尊重他人生命,也是并不真正觉醒自己的神性生命。

    3、高扬经济诚信和积极财富观

    基督教在西方发展的历史上经过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的新教改革,衍生出一套财富伦理和市场伦理(马克斯·韦伯把它和“资本主义精神”联系起来),无疑成为了西方近代乃至今天的社会持续良性发展的精神资源。中国当今的自由经济正在日益展开,如果没有诚信和积极的财富观,单单追求眼前的财富暴利一定会导致经济秩序的混乱。在这个“中国经济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动机”的时代基督教的经济讲论应当被更多的中国民众重视起来,我们从福音书里或许能够领受更丰富的亮光:

    经济活动应当首先讲究公开的诚信约定,经济活动非由任何经济活动参与者的想当然来主导。(《马太福音》20章)

    赚钱有理。做买卖赚钱是神圣的而非羞耻的。上帝鼓励按着才干索求责任以及适度合理的经济增长。(《马太福音》25章)那个“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和“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的仆人都被主人夸赞为“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

    善取钱财。获取财富的途径必须是光明正当的。“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马太福音》624节)这里寓含着的教训,不仅是不可贪财,不可过分依赖钱财,还需要注意不可为了金钱而采取罪恶的途径从而得罪上帝。即使是有万国荣华的诱惑也决不可俯伏拜从魔鬼的道路。(《马太福音》4810节)

    善用钱财。懂得钱财是用来施舍的道理,生命是最大的财富,永远不能够把金钱作为敬拜的对象而把自己沦为金钱的奴隶。《圣经》教导人们,“资财不能永有。冠冕岂能存到万代?”(《箴言书》272324节)“你要记念耶和华你的神,因为得货财的力量是他给你的。”(《申命

    
    全部评论(0)
    • 雁子广播:这位生命科学院士对生命的困惑告诉我们什么?在网上看见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教授的一篇演讲:《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很有趣。施一公,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成..

      浏览:5718次 评论:0
      2021-03-19 09:09
    • 1944年的圣诞节,7个敌军狭路相逢在小木屋里,之后……故事发生在1944年的圣诞节。这是二战中最为血腥的一场战役。战役进行了一个多月,双方伤亡惨重。德军伤亡人数10万,盟军伤亡8.1万,美国士兵占95%以上,达7...

      浏览:5637次 评论:1
      2021-03-01 20:07
    • 引言今天是端午节,早上一起床便陆续收到主日肢体的端午节问候,倍感温馨。是的,谁不想往平安?尤其在2020这个特殊的时节,更觉安康的宝贵。一路走来,感谢天父,也庆幸自己还活着。当然,端午之所以被当成重要的节..

      浏览:8752次 评论:0
      2020-06-25 12:06